患者刘某、男、40岁,肛周包块破溃反复流脓液半年余。
查体:舌红,苔黄,脉滑。
视诊:肛门居中,外观无畸形,11点位距肛缘2cm处可见一1cmX1cm包块,上面一溃口,未见明显溢脓液。
触诊:包块触之质硬,波动感不明显,按压可见少量黄色液体溢出。
指诊:进指顺利,11点肛隐窝宽大深陷,余指达范围未见异常,退指无脓血染指套。
拟诊:肛瘘(肛漏)
中医辨病辩证依据:四诊合参,本病属中医学“肛漏”证属湿热下注。患者因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脾失健运,水液不布,聚而为湿,郁久化热,经久不散,蕴結成脓,溃后余毒未尽,蕴结不散,血行不暢,创口不合,日久成漏。舌红,苔黄,脉滑为湿热之象。本病病位在肛门直肠,病证属实。积极治疗,预后佳。
中医鉴别诊断:肛周毛囊炎和疖肿,好发于尾骨及肛周皮下肿胀略突出,中心有小白头,内在脓栓,易溃易敛,不会形成肛瘘。病灶中心可见毛发,窦道表浅,无内口。
入院后通过全面检查无手术禁忌症。于当日在鞍麻下行肛瘘切除术,术中证实术前诊断为肛瘘。术后给予抗炎,切口换药等对症治疗措施,术后隔日换药,切口愈合良好,引流通畅,肉芽组织新鲜,患者手术后10天出院,门诊继续切口换药治疗,直到完全愈合。
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,由内口、瘘管、外口三部分组成。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为其特点,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之一,发病率仅次于痔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多见于青壮年男性。
马亮伟,肛肠科主任,主治医师,1979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肛肠学校,毕业后在安达市医院、安达市中医医院从事临床治疗工作近50年,师从国内肛肠大师杨易书、郑和昌、葛洪亮,先后在齐齐哈尔中医院、黑龙江省医院、省中医学院进修学习。先后在国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,对肛瘘、肛裂、脓肿、内痔、外痔、混合痔等肛肠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可靠的治疗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