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力衰竭的病因:
各种心血管疾病,包括冠心病、高血压病、风心病、心肌病、心肌炎等,最终都会导致心脏变大,形态发生改变,心肌收缩力减弱,发生心力衰竭。急性心衰往往迅速造成死亡,而慢性心衰对生命的伤害是一个长期过程。
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:
1.感染:呼吸道感染最常见。
2.心律失常:房颤最常见。各种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诱发或加重心衰。
3.血容量增加:高盐饮食、输液过多过快。
4.过度劳累、情绪激动。
5.治疗不当: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等。
6.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合并其他疾病。
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:
1. 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短,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;因气短不能平卧位休息,需高枕卧位或坐位休息;已入睡突然憋醒被迫坐起伴呼吸困难,坐起休息后可缓解;最严重者为急性肺水肿
2. 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。
3. 乏力、倦怠、头晕、心悸。
4.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。
心力衰竭的治疗:
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包括短期内改善症状,还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,改善长期预后和减少死亡率。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疗。
1、病因治疗:积极控制原发病,如冠心病、高血压病、糖尿病等。
2、去除诱因:避免感冒、输液过多过快、过度劳累、情绪激动、停药等。
3、合理休息、适当控制钠盐摄入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4、合理药物治疗。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,改善心力衰竭预后药物主要包括: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、β受体阻滞剂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。
5、超滤、心脏再同步化(CRT)、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(ICD)、心脏移植等。
自我监测:
心衰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,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发现,如出现气短、乏力、夜间憋醒、咳嗽加重、泡沫状痰、倦怠、嗜睡、烦躁等,可能为心衰的不典型表现,均应及时就医。